互联网动态
百分百努力只为您十分满意 | 咨询热线:17744477016(微信同号)
通过“蹲”这一动作,微信支付发现,每个行业场景里都有一个完整的消费体验链条,很多环节的数字化空间巨大。
微信支付行业应用副总经理郭润增在2019微信公开课中介绍说,1秒扫码支付之外,微信还在思考怎样给客户积分、反馈消息或拉动复购;通过扫码购,帮助商家把线下的用户导流到线上小程序,转化成会员;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,比如选品、选址,也可以通过广告的精准投放,提高转化率,不断降低商家的获客成本。
从零售开始并不是一个偶然的选择。微信支付团队指出:“零售一直是移动支付最头部的行业,跟用户的距离也是最近的。”
除了智慧零售,过去的五年里,微信支付还和众多行业联合探索,在签证、税务、社保等To G(政府)领域,完成了从“从无到有”到“效率更高”的现实转变。2018年,马化腾频繁站台乘车码,交通出行也成为微信支付增长最快速的行业。
在1月9日的微信公开课上,微信支付按行业结合划分了三个重要的工具箱:微信生态能力工具箱、微信支付基础能力工具箱和微信支付行业应用产品工具箱,涵盖近100项能力;又从主流的138个行业里,挑选出最容易发生连接的36个行业。
2019年,微信支付团队计划深耕这36个行业,每一个行业将结合上述工具箱里的各项能力,配备一个解决方案。
微信支付商户产品总监侯锦坤在接受采访时说到:“智慧的方案,只是为了去提升线下的一些运行效率,减轻人力成本,一定不是消灭人,而是让人释放出来去做更好个性化、贴心化的服务,全面进行提升。我们更看好智慧的领域,不是炒作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之类的概念,而是扎扎实实提升线下商业运转的效率,又能给每个客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。这方向才是智慧的方向。”
做技术的搬运工
在C端市场跑马圈地之后,B端、服务行业成为移动支付巨头的新战场。
开拓线下,微信支付并不认可靠砸钱拿下市场的做法。“砸钱可能会带来一段时间的数据上升,但都是短期的,活动一停用户就走了。必须硬着头皮创造价值。”一位微信支付行业应用的负责人说。
2018年,微信支付深入行业的定位进一步明确。它的完整工作链条是这样的:微信支付行业产品研发团队洞察不同行业的场景,结合微信底层能力,逐渐找到诉求、痛点;再通过产品策划、运营团队对接合作伙伴,一起交流形成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;在应用中不断迭代,最终通过各地的服务商进行落地和复制。
在微信内部,行业应用团队人数不足百人。接触零售前端的“BD(商务拓展)”角色,2017年左右就从微信内部消失,逐渐由产品运营取代。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服务商逐渐取代了微信支付BD的部分职能,并承担着最终落地执行的重任。腾讯副总裁、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2017年末曾透露,彼时,微信支付已有超过3万家服务商。
而微信内部产品运营团队的角色有所不同:一方面,他们在初期与行业沟通,帮助研发一起洞察行业需求;另一方面,运营团队也会定指标、观测指标,视指标的正向或反向来调整策略,帮助商户提升运营质量。
微信内部有这样一句话:做行业应用,微信不是生产技术,而是做技术的搬运工。核心工作是将腾讯内外的技术,如人脸识别,应用于不同场景。微信更倡导小团队、轻运营的理念,希望帮助服务商降低应用这些技术的门槛。
以水、电、煤等缴费业务为例,微信内部一直只有三、四个研发人员。首先是标准化,有了标准就可以纳入行业开放生态,按照这个标准接入平台,让行业、渠道商加入进来,微信只需要做简单的审核工作。
“把日常需要配合的95%琐碎的事情,全部产品化、流程化、标准化,甚至连开发、对接、适配等环节都在降低门槛,提升外部服务商的能力,想办法让外部资源来帮我们做。”微信支付团队介绍说。
比如说做缴费业务,电厂有一套自己的接口,微信去适配他们的接口,就需要投入研发每一家去做适配。最终,微信自己做了一套系统,只需要在上面填空就可以适配,从开发到调试,最终出来就上线了。